镇江双节文化菜单出炉!181项惠民活动承包你的假期快乐

镇江 更新于:2025-09-27 11:22
  • 川妹的生活记录

    181场活动,30元看大戏,西津渡夜里点灯到十点,把假期钱包和脚步都安排得明明白白,背后只有一条逻辑:把人留在本地花钱,让外地人多花一天钱。

    中秋撞国庆,八天假就是八条财路,文旅局把菜单一次端上桌,数字先声夺人——181,听起来比隔壁城市多出一截,其实把各区县社区的小型绘本故事会、街道老年人剪纸体验都算进去,量就大了,成本却低。

    要的是“人头”,不是“天价”,人来了,交通、餐饮、住宿、奶茶、臭豆腐一起转动,GDP算的是总账,不是票价。

    西津渡夜游被拎出来当招牌,因为那块石板路不收门票,却能让人心甘情愿掏口袋:汉服租一套八十,河灯放一盏二十,非遗小摊的“太平泥叫叫”进货价五块,现场体验卖三十五,孩子一捏就上瘾,家长只能扫码。

    官方补贴灯带和音响,换来沿街店铺租金上涨,房东年底数钱笑出声,年底写报告有数据,游客发朋友圈有照片,一举三得。

    镇江大剧院把高价票砍到三十,表面赔本,实际是把平时卖不动的边角座位打包甩卖。

    一场歌剧成本固定,空座就是零收入,三十块还能带动停车场和周边外卖,观众年轻面孔多了,明年拉赞助就好开口。

    文化补贴写在文件里是“惠民”,写在财务表里是“引流”,算盘珠子拨得噼啪响。

    红色纪念馆把老照片装进VR眼镜,也是同理。

    年轻人不爱看玻璃柜,却肯为沉浸式头盔排队,场馆把设备租给学校、旅行社,一次收两百,比卖门票稳定。

    历史教育是一方面,设备回本周期写在采购单上更清楚。

    最划算的是“月圆书香”绘本共读,图书馆里铺几块垫子,请志愿者讲十分钟故事,成本为零,照片拍出来满满“亲子氛围”,还能申报“全民阅读”项目,年底评优加分。

    家长省了去商场吹冷气的电费,孩子安静半小时,拿到“群众满意度”,没人吃亏。

    181场活动,真正掏大钱的只有灯光和音响,其余都是“平台思维”:搭台,百姓唱戏,商家收钱。

    游客觉得便宜,商家觉得人多,觉得热闹,三方都写“满意”二字,至于这满意能持续几天,要看假期结束后的停车场收费是否恢复原价。

    菜单写得漂亮,口味到底如何,得看现场是不是还是“烤肠十块矿泉水五块”的老味道。

    要是八天过去,一地,出租车加价,明年再把人喊回来,可就不止181场活动这么简单了。

    八天之后,灯拆了,价涨回去了,你还会为三十块的票走进大剧院吗?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