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必须严惩!”镇江2未栓绳大狗伤人事件,家长紧急驱赶惊魂未定

镇江 更新于:2025-07-23 00:24
  • 用户韦发东
    “必须严惩!”7月18日,江苏镇江,2条未栓绳的大狗扑向小孩,家长看到后急忙驱赶,不料,这一举动惹怒了狗主人,气势汹汹的朝孩子家长走来,指着对方鼻子质问:“你要打死谁?咬到你了没有?”网友:分明是4条没拴绳的狗!

    2024年7月18日,江苏镇江。一个普通小区里,一家三口开车回家,车门刚开,孩子欢快地跳下车。

    谁知,这本是寻常的归家一幕,却瞬间被两道冲刺而来的黑影打破。那是两条没拴绳的大狗,径直扑向年幼的孩子。

    千钧一发之际,母亲本能地冲上前,一把将孩子揽入怀中,挡住了最直接的攻击。

    父亲也飞奔过来,一边呵斥驱赶恶犬,一边压不住火,对着远处的主人怒吼:“狗要咬人就该打死!”这是一个父亲在极度恐惧下最直接的反应。

    不过,狗主的回应,却让众人大跌眼镜。她急匆匆地跑过来,一点也不道歉,而是指着小男孩的鼻子问:“我有没有咬你?咬到你了没有?”

    仿佛只要没造成事实伤害,她的违规行为就一笔勾销。这句轻飘飘的反问,瞬间点燃了所有目击者的怒火。

    公众的愤怒,首先指向了那根失控的“绳”。遛狗不牵绳,这个老大难问题背后,总是一些狗主人固执的迷信:我的狗很乖,不咬人。

    他们忽略了犬只在复杂环境下的动物本能,也漠视了这份“自信”可能给他人带来的恐惧和危险。

    而进一步看,问题远不止一根绳子那么简单。事件中那两条黑色大狗,是杜宾犬。

    根据镇江市的明文规定,杜宾犬属于禁止在重点管理区内饲养的烈性犬。

    也就是说,这位狗主人不仅是日常遛狗不牵绳,更是从一开始就公然违法,在法律的红线上肆意挑衅。

    她的嚣张,不是简单的素质问题,而是对公共安全和法律法规彻头彻尾的藐视。

    也难怪有网友一针见血地讽刺:“分明是四条没拴绳的狗。”言下之意,主人的行为和她的狗一样,都处在失控状态。

    这起事件迅速发酵,正是因为它戳中了当下社会对“狗患”问题的集体焦虑。

    人们的呼声几乎一边倒:“必须严惩!”这种愤怒,不仅是对这位嚣张犬主的个案审判,更是对长期以来养犬乱象频发、执法偏软现象的一次总爆发。

    它清晰地表明,社会对漠视规则、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,已经到了零容忍的临界点。

    那么,除了惩罚当事人,我们还能做什么来避免悲剧重演?

    惩罚当然是第一步,而且必须是“有痛感”的惩罚。对于遛狗不牵绳、饲养禁养犬种等行为,罚款、警告乃至没收犬只都应严格执行,不能再是高高举起、轻轻放下。

    要让每一次违规的成本,都足以让犬主感到切肤之痛,从而形成最基本的行为约束。说到底,规则的生命力在于执行。

    但光靠罚,还不够。更深层的问题在于部分犬主责任感的缺失。很多人只享受了养宠物的权利与乐趣,却忘了自己是犬只的第一责任人。

    推广“文明养犬”不能只停留在贴几张海报、喊几句口号。

    社区、物业、相关部门需要联手,通过更接地气的科普和更严格的养犬登记制度,让“养犬是权利,更是责任”这句话,成为每一位主人心中不可动摇的准则。

    最后,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同样关键。很多时候,居民的投诉石沉大海,物业“管不了”,城管“不好管”,导致问题一拖再拖。

    我们可以探讨建立社区、物业、居民代表、城管等多方参与的社区治理模型。一旦接到投诉,能有明确的流程和负责单位去快速响应、处理,让每个居民都成为社区安全的监督员。

    镇江这起事件是一面镜子,照出了城市文明在人与动物共处课题上的短板。

    要真正驯服失控的“绳”与失责的主人,需要的不仅是法律的“硬”约束,更需要责任意识的“软”着陆和社区治理的“巧”智慧。

    只有当公共安全成为不可逾越的底线,文明养犬从口号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时,我们才能共同拥有一个更安心、和谐的家园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